说共享单车是一个笑话?80后和90后有不同看法

 

吴小波老师发了篇关于共享单车的文章,蛮担心这个行业泡沫的文章发出来之后,很快就刷屏了,有人举双手支持,也有人持一些不同的观点。

共享单车即是一个商业问题,也是一个民生问题,所涉甚广,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,甚至针对不同的主体,得出的结论或许就不一样。

实际上,小巴前段时间就找了一帮朋友,一边逛西湖,一边专门去体验了一把单车。以用户的角度来看,小巴觉得也可以谈一谈另一种视角。

我们自己用了,这玩意很好啊

我们当天下了APP,打开一看,满地图的自行车,随便往前走几步,都能看到停在路边。交了押金,开了锁,绕着西湖走了小半圈,骑一会停一会,最后又在路边锁好、结账,不过是三五块钱。

骑一会停一会,使用方便,随手可得

后来,我还在公司和同学圈子里面做了一个小调查,问大家有没有用过单车?什么时候、什么地方用的?以后打算用吗?有什么不满意的吗?

用过的人不少,当然几乎都是 80 后和 90 后,观点也出奇得一致,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回复:

“早晚下班咯,不想等车。距离近,天气又好的时候。”

“从寝室到教学楼,或者到周边的商场。”

“每天上下班骑车 20 分钟,距离大概2- 3 公里,很方便啊,一趟大概1- 2 块钱。现在公交等车很烦,滴滴经常打不到,出租车态度又差。”

“下个APP扫码就用,特别方便,而且车超多,哪里都有,又哪里都可以停。”

“上次在地铁站看到超多,确实出了地铁很有用。”

“杭州有家单车,可以绑定芝麻信用不用押金。”

“现在住得离公司近,所以需求小。以前用得多些,天暖起来,感觉应该使用的频次会变大。”

“一个问题:停在宿舍楼下,上楼拿了下东西,下楼就发现车被其他人骑走了,要找新的车。”

“我前段时间看朋友骑,很不错。之后用过三四次,暂时觉得还不错,有个问题是昨天连扫两辆都有故障,影响了体验。”

小结以上,共享单车的优点在于:使用方便、短距离使用、便宜、随手可得、互联网化。而潜在可能影响使用的问题则在于:距离、天气、快速的可获得性。

换言之,我们就是用它解决短距离通行的问题,但我们其实对它的耐心也不高,如果拿车和还车不方便,不管是天气原因还是位置原因,可能就不用了。

最后 1 公里的单车和最后 10 公里的滴滴

长久以来,在IT研究学界关于IT技术创新接受与使用的理论中,公认有四项关键因素决定了一个创新产品是否会被广泛使用,它们是感知有用性(或称绩效期望)、感知易用性(或努力期望)、社群影响、便利条件。

翻译成人话,就是

感知有用性:“我觉得这玩意很有用”;

感知易用性:“我觉得这玩意用起来不难”;

社群影响:“圈子里人都在用”;

便利条件:“这玩意很容易获得”。

从上面做的小范围调查中,我们不难发现,共享单车这款创新产品,满意度最高的的是其有用性,其次是易用性和社群影响,而相对最次、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则是便利条件。

创新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

换言之,单车的使用,是释放了此前如山海一般庞大、而迟迟无法有效满足的需求,即出行的“最后 1 公里”。

在出行上,不论是 1 公里还是 10 公里,都存在极广泛的需求,单车被寄望于解决 1 公里级别的问题,滴滴则是解决 10 公里级别的问题。两者的逻辑类似,面对的难题也基本类似。
更多:http://www.shiwanmei.com.cn  微商外包  微商运营团队

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为微商快车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自 http://www.shiwanmei.com.cn/news/159.html
上一篇:从自媒体创业者到百度最年轻副总裁 | 李叫兽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
下一篇:“色路”不通走“野路” 网络直播为何“花样作死”